回首頁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• 火葬
  • 土葬
  • 複合葬
  • 天葬
  • 冰葬
  • 水葬
  • 裸葬

  • 火葬:

火葬在我國,先行於少數的民族中。在宋代火葬習俗已成民風。但是,深受正統儒家說教影響的漢族,從來就視火葬為異端。漢代從前,朝野官民之間都將焚屍視為最大恥辱和最慘的刑罪之一。事實上,不只有佛教地區才盛行火葬,它的出現和盛行與漢民族的生活的方式、生活的條件、宗教和信仰,還有倫理價值的整體變動密切相關。盡管中國歷代政府對火葬仍然視之為喪倫滅理的行為而加以嚴禁,但在民間,由於經濟、方便、衛生等原因,儒家所謂的「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,不敢毀傷」的古訓,就變得不那麼具有約束力了,更何況較少受到儒學影響的許多少數民族,如拉祜族、藏族、土族、納西族、裕固族、鄂倫春族、羌族等,皆有相沿至今的火化習俗。

 

 

  圖片來源:西藏旅遊攻略網
   
  • 土葬:

土葬是我國古從古至今通常的喪葬儀式,不只有漢族以土葬為主要代表,古代匈奴、突厥、回紇、苗族等民族,也以此為主要葬式。方法是用棺木安葬屍體,挖洞,深埋土中,以土丘標記。

圖片來源:互動百科
 

  • 複合葬:

當人死後,先將死者的屍體、衣服和生前所用之物抬到火化場一起火化, 兩、三天後,親屬將全部骨灰倒入白布或紅布袋內,連同其他金、銀首飾、雜物一起,在挖坑埋葬。這是先火葬後土葬的複合類型。

凡有火葬習俗的民族或地區,往往採用先天葬後火葬, 先土葬後火葬,或先火葬後土葬的複合葬式。

 

圖片來源:Google搜尋

  • 天葬:

又稱露天葬、馬葬、風葬。我國少數民族中較為流行此葬法。以藏族天葬葬式最具代表性,天葬本身也就是藏族葬俗中最普遍的一種埋葬方式。葬式的全過程為:人死之後,用亡人的腰帶等和衣服綑綁,置於空屋角落,用衣物遮蓋,點燃一盞油燈,以示祭奠,並請喇嘛誦經,決定送葬日期,大多是在死後第三天。送葬時,將死者用牛馱送至固定天葬的場地。司葬者先煨桑供神,禿鷲一見到煙火,立即群集而來,等候於附近。司葬者隨即剝去屍體的衣服,然後按一定程序肢解屍體。

佛教盛行於西藏後,土葬不再是唯一埋葬方式,佛教提倡把自己的一切,包括個人的肉體施捨給眾生,稱之「樂施」。於是天葬、水葬就產生了。 

 

 

圖片來源:Blogger
 

  • 冰葬:

通過低溫冰化再把遺體"打散"成骨灰。具體的作法是:在零下18度的環境下將死者遺體急凍,再將死者的遺體放入零下196攝氏度的液體氮中浸泡。遺體自超低溫溶液中取出後就變得超乎想像的脆弱,僅聲音就足以將它化成粉末。遺體裏的水份會在真空房間裏被抽幹,然後通過金屬過濾器,將冷凍後餘下的全部金屬和其他雜質濾走。

Promessa公司的主管、生物學家維格梅塞說:「採取這種方式,目的就是要保存遺體的生物形態,同時避免使用有害的防腐液體。與火葬方式相比,死者的遺體不加其他東西,因此,死者能更『有尊嚴』地回歸生態循環。」她介紹說,冰化後死者的遺體可以放在玉米粉製造的棺木裏面埋葬,墳墓深約30厘米,只需1年左右,棺木和死者的遺體就會都被分解,一切歸於黃土。  

冰葬步驟

1.把屍體丟入液態氮中(零下196度),人體會快速凍結。
2.用機器敲打成碎片、粉末
3.裝入用環保玉米粉所製造的棺木裏面埋葬。
4.埋入土中,墳墓深約30厘米。
5.只需1年左右,棺木和死者的遺體就都會被分解,一切盡歸黃土

 

 

圖片來源:搜狐旅遊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 


  • 水葬:

水葬在我國不多見。是我國古代存在於南方一些少數民族的喪葬形式。葬式一般為:先由喇嘛誦經,然後將死者屍體放入水中,任其漂流。奉行這種葬式的民族,一般都生活於深谷大河之畔,他們通常靠水為生,視江河是自己生命的起點和歸宿。在一些島嶼型國家,也有類似的做法,因其生在大海河畔,故對大海懷有崇拜之心理,人死後,將其屍體拋入之海中,名曰海葬。水葬雖然方便,但容易污染整個水源,有些盜殺案將屍體投入河中,不易分辨,因此各代都力求革除這種習俗,所以水葬的法己逐漸廢棄不用。

 

 
圖片來源:老小孩
 

  • 裸葬:

赤身而葬稱為裸葬。漢族古代的葬法,是古人葬之遺風,高山族葬法之一。人死之後,脫去其衣,以鹿皮裹之,親屬將其抬至高山,展開鹿皮,再將生前衣服覆蓋其上。意為人死,肉體已棄,故奉衣於靈魂。

曹操曾是第一個提出裸葬之說法。2009年12月27曹操高陵在河南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得到的考古確認。